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6)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6)

2015-06-28 10:45:00 字号: | | 推荐课程

1.1.答案:

解析: C项无中生有,根据第四段和第五段,可以得出ABD。

1.2.答案:

解析: 依据“改变电流大小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说明A选项正确。依据“当背景颜色与实验点颜色不同时,猴子可以看到实验点”和“猴子先生在重复70多次实验后,“告诉”实验者们“金星”的大小约为9-26角分”说明B选项有合理性。依据“研究者发现“金星”其实色彩多变,但总体而言,颜色比较暗淡”说明C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根据“假如技术研发成功,盲人们大有可能看到一个色彩还算丰富的世界”这句话中所使用的“假如”“可能”等词语可以看出,目前只是依据动物实验的一种假设。因此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依据文章中“不单调的色彩对于视觉恢复是个大好消息”一句可知,治疗盲人的关键点在于此。加之之前猴子的实验中也着重强调了“闪光点”,因此答案为D。

2.1.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前三段构成总—分结构,先提出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接着二、三两段分述挑战来自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另一个是“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后者是挑战的主要来源,故选D。

A、B项内容是挑战来自“知识”,并非主要来源;C项“制度问题”并不是文章提到的知识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六段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根据上下文可知,发达国家注重的是知识经济,而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经济。由此可知,后半句话就是工业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相比的弊端,A项正确。

B项是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经济都会遇到的问题;C项是知识经济的弊端;D项不是工业化经济的弊端,而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三段“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知,B项内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从对待机遇的角度应采取的应对方法,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具有负面效应,所以B项“负面效应”表述错误。

A项可以第二段关于“知识”这一要素的阐释中推出;文章第二段用保罗·罗默的话即引出C项的内容;由文章第二段最后托夫勒的一句话可以推出D项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的后三段主要谈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D项内容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故选D。

A项“广大沿海地区”的表述将范围扩大,文中提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某些城市”;B项“只有西部地区”表述错误,文章说的是“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并没提具体是哪些地区;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章只提到东部某些地区有新型经济,并没有说只有东部有新兴经济,而西部没有。

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根据语境,谢总听到父亲说的话,想要纠正却欲语又止,此处要填入的词语表示谢总的心理感受比较难受,感情色彩偏向消极,“黯然神伤”最合语境,表示形容由于心情沮丧而面带感伤的神色。因此,答案为B。

3.2.答案:

解析: 文段中提到“自从她的小妹妹出嫁后,家里剩下年老的爸妈,父亲开始不爱说话”,并不是以前不爱说话。因此,答案为A。

3.3.答案:

解析: 文段中提到“一掷万金为父亲庆贺,不如在天黑的时候常回到父亲身边。谢总非常后悔。”可知,谢总后悔的原因是没常回家看看父亲。因此,答案为C。

3.4.答案:

解析: 文段中提到“在‘没有父亲的父亲节’里,通过回忆,让父爱洗涤心灵,更能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可知,《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这篇文章留给本文作者的感受是父爱的温暖。因此,答案为B。

3.5.答案:

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提到“其实,节日本身就是一份礼物”,是给了人们相聚的机会和理由。因此,答案为D。

4.1.答案:

解析: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可知A选项正确。由原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可知作者以工业发达的美国为例说明“热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热,那么显然,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所以B选项正确。由文中“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可知“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所以C选项正确。故排除A、B、C。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而不是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2.答案:

解析:

A选项对应第三段的第二句内容“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第三句的“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依据第四句“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所以C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文中第三段最后只提及全球气温的变化,并未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所以不符合原文的是D选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4.3.答案:

解析:

文章的第一段首先介绍热污染的定义及其危害,然后论述危害之一对水体的危害。第二段介绍另一种危害——对大气的危害。第三段指明“热污染”的根本原因同时呼吁人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热污染。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热污染危害严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B选项最符合文章的主旨,故本题选择B。

5.1.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二段“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客体是模糊的”可知,C项描述的不是模糊语言,而是把其精确化后的语言,说法正好相反。

A、B项是文章第一段中“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表述事物的准确性”的同意替换;至于D项,文章第二段末尾举了“一再强调”的例子,说明表面上模糊的“一再”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以典型的个例也能推出“模糊语言”的实质。故正确答案为C。

5.2.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三段介绍的是“语言模糊”,举了“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这个例子后总结语言模糊的一个特点“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而D项说法正好相反。

由第三段“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可知,A、B、C三个选项全是对“语言模糊”的正确解释。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解析:

考查根据文章意思选择实词填空的能力。

这是对全文总结性的一段话,主要表述了模糊语言的两种“对应”,即“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相对应”和“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相对应”,从而指出了模糊语言的实质。即模糊与模糊相对应,精确与精确相对应。因此前两空都应填“模糊”与前面“客观上的模糊”相对应,后两空都应填“精确”与“客体上的精确”相对应。故正确答案为A。

5.4.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意,“语言模糊”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B项中一些数字看似精确,如200米、1500亿吨、三分之一等,而实际反映出的事实却是概括性的,所以它只属于“语言模糊”的问题。

A项“近年来”、“很有影响的”、“频繁”都是很模糊的;C项用一系列精确的数字反映出一个精确的事实;D项“过去十年中”、“大幅”、“加大”、“长期”、“加重”都是模糊的,都属于“模糊语言”。故正确答案为B。

推荐课程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