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13)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13)

2016-05-02 09:26:01 字号: | |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1.1.文中有两组数字标记的“该细胞”和“该病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2.文中“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  )。

A.人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其中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B.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C.人体在健康的状态下,细胞内含有的肽相对较多

D.肽分子能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分解并与其碎片结合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里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是利用了X射线晶体分析法

B.科研小组发现,肽分子向T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是激发T细胞内存在的受体

C.科学家说,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

D.一些科学家说,发现细菌或病毒,杀死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T细胞内的受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计划试验用患者自身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心脏。科学家希望,在把干细胞注入患者血管后,它们能够发挥自身特点,对心脏肌肉起到修补作用。在英国,心脏病病人被送入医院后一般会接受一种名为“血管重建术”的手术。具体而言,就是把一端装有小气囊的导管插入由于脂肪组织堆积而变窄的动脉,然后使气囊膨胀,以清除堵塞物并使动脉通畅。这种手术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心脏在血管短时间堵塞过程中受到严重伤害。现有治疗方法对这种心脏损伤效果不够理想,不少病人最终出现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无法以足够快的频率跳动供血,结果导致肺部充血、气短、下肢浮肿及肝脏肿大。现在,英国科学家打算试验患者自身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心脏。新的试验只是在这个手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步骤,即从病人髋骨提取骨髓,再从中分离出肌肉干细胞,随后通过导管注射人心脏。从心脏病发作到注入干细胞,期间最多不能超过5个小时。干细胞是人体基本组成细胞之一,具有发育成各种人体组织的能力,其医疗研究的潜力巨大。与利用胚胎干细胞相比,利用病人自身干细胞有不少好处。首先,使用患者自身干细胞治疗自身疾病可以避免伦理问题。其次,由于是“就地取材”,所以可以在病人发病迅速提取,而且治疗费用相当低廉。其三,由于利用的是自身细胞,患者免疫系统不会出现排异反应。但是,一些科学家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当人们还没有完成对干细胞的全面了解前,把其用于临床试验欠缺妥当。此外,由于使用成人自身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发育成其他人体组织细胞的能力不如胚胎干细胞那么强,因此,现在还不能断定这种疗法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而且,人们曾经对基因疗法抱有现在对干细胞疗法相同的热情,但是基因疗法目前仍“阴云密布”。一位美国病人在使用病毒携带基因进入肺部时因副作用而死亡。医学专家表示,如果伦敦的这次试验能够用较简便的方式限制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失,当然值得高兴,但不过度乐观可能更明智一点。

2.1.

关于“血管重建术”,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管重建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常用手术

B.血管重建术通过插入动脉的气囊膨胀来清除堵塞物并使动脉通畅

C.血管重建术能够提高心脏病患者存活率

D.血管重建术可能导致肺部充血、气短、下肢浮肿及肝脏肿大

2.2.

对干细胞优势的理解,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细胞都将来自病人自己的骨髓,所以相当方便和廉价

B.成人自身干细胞发育成其他人体组织细胞的能力不如胚胎干细胞那么强

C.心脏病患者使用自己的干细胞治疗可以避免伦理问题

D.免疫系统对自身干细胞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2.3.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的心脏的新试验是在血管重建术的基础上做的

B.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各种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组成细胞之一

C.使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D.肌肉干细胞需要从髋骨的骨髓中才能提取

2.4.

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试验和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这种疗法的有效性

B.目前对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是不妥当的

C.干细胞疗法不如胚胎干细胞疗法效果好

D.干细胞疗法与基因疗法一样前途未卜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3.1.

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3.2.

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3.3.

下面不属于朦胧美感的一项是(  )。

A.隔花人远天涯近

B.此时无声胜有声

C.学生听老师讲课似懂非懂

D.(东邻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3.4.

对画线的句子“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在文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B.人应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C.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D.欲望是万恶之源

3.5.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4.1.

“为此目的”中的“此目的”指的是(  )。

A.研究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从中引出科学规律

B.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C.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D.从实际出发,掌握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4.2.

“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相反的表现的共同思想根源是(  )。

A.单凭热情,脱离实际

B.研究空洞的理论

C.把感想当政策

D.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4.3.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的意思是(  )。

A.讲演只罗列现象,脱离实际,缺乏分析

B.讲演条理性较强,但内容繁冗拖沓

C.讲演内容全面,但缺乏条理性

D.讲演内容繁冗拖沓,条理性也欠妥当

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

苏格兰科学家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情况却有所不同。去年秋季,普斯陶伊称,自己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结果表明,年幼老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脏、脾喝消化道都出现损伤,而且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他由此推论,转基因产品对人体也会有类似影响。他的结论据说得到了14个国家20名科学家的认同,但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6人专家组经过详细评估发现,他的研究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操作和数据上,都充满漏洞,他的结论无法成立。然而,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这一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科研机关和企业等已经开发出上百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其中仅有43个品种的安全性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确认。面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与大量出口以及由此引发争议的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郑重承诺,将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全面调查。看来,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也是应当注意吸取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的。

5.1.

引起“科学家的担心”和“世界范围的不安”的原因是( )。

A.“BT玉米”抗虫害能力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某些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致癌。

B.转基因作物只能间接给人类带来益处,并且有的还影响人体健康。

C.某些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有一些会削弱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D.转基因作物会毒杀昆虫或影响昆虫的发育,并会降低人体自身的防癌功能。

5.2.

不符合第二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 )。

A.普斯陶伊认定,转基因作物会损伤动物内脏并在破坏免疫系统,他声称是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的

B.“有所不同”是针对第一自然段而言,意思是说普斯陶伊的结论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担心与不安

C.普斯陶伊所引发的风波,表明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的某种担心与不信任

D.英国皇家学会认为普斯陶伊的结论不能成立,根据主要是普斯陶伊实验的科学性太差

5.3.

文中所说的“教训”指的是( )。

A.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做到趋利避害

B.发展生物科学没有注意到它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C.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的安全性及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D.在科学发展中,没有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没有做更大范围的细致研究

5.4.

同本文作者观点倾向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但在推行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到它的安全性问题

B.面对运用转基因技术所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担心与不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是正确的做法

C.转基因作物作为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所引起的担心和不安,绝不会妨碍这项技术的发展

D.实验证明,某些转基因作物自身有长亦有短,但完全否定这项技术成果,尚缺乏科学依据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