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每月时政 > 观察时报:展“双翅”强供给,圆科技强国梦

观察时报:展“双翅”强供给,圆科技强国梦

2016-06-06 13:39:13 字号: | |
  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如果说1949年深秋的解放之风涤荡了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浪潮,建立了世界上少有的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1978年早春的改革开放之风带来了“科学的春天”,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浪潮,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投入总量、产出总量等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方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大国;那么,2016年初夏的创新驱动之风,预示着新中国新一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浪潮即将到来,经过5年、15年和30年左右的努力拼搏,我国将依次进入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行列。根据我指导的研究小组的乐观预测,我国的整体科技创新竞争力将依次进入世界排名前10、第4-6位和与美国、欧盟比肩。到那时,科技创新将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日常民生的支撑和引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实实在在地支撑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
  
  但是,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仍是需要艰苦努力的。而当前国家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和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统筹协调,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和引领,需要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供给的质和量,改善供给结构,改革完善供给体制机制入手。从我比较熟悉的人才、科普和国际合作方面看,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下列工作:
  
  人力资源供给量大更要质高。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人,已经稳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产出和科技创新人员占人口的比例不高,企业和研究室中的高级技工和高级实验人员缺乏。说明我国还需要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结构和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方面下大功夫。同时,纵观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无一不是充分利用了全球的人力资源。我们全社会的人力资源观要迅速从主要面向14亿华人向面向70亿地球人转变,从追求人才的“单位所有”和“岗位常在”向“但求所用”和“但求所成”的柔性引才引智转变。
  
  公共知识供给重在有效和普惠。据有关方面按照部分发达国家采用的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抽样调查,我国公民(18-69岁)的达标率不到7%,大大低于科技创新强国20-30%的达标率。另一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劳动者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世界最高水平的1/8—1/4,农村劳动者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最高水平的1/40。这说明我们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技能,或者说挣钱的本事不够。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者说人均国民收入一直排列在世界80位左右,与劳动者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关系密切。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离退休人员健康保健知识和适应新技术新环境能力的不足,不仅给自己带领了经济上的损失和生理心理上的烦恼和痛苦,而且给家人和社会也带来了一些本不应该有的负担。因病致贫、由于生活饮食习惯不健康带来的各种常见病,甚至很多医患矛盾,也都与相关知识普及不够密切相关。习总书记讲“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国迫切需要以“科普富民、科普健民、科普福民”为目的的全民科普活动。
  
  成果资源供给要有全球视野。在全球化、网络化进一步深化和泛在的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技创新、向全球供给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广泛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已经被大多数国家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科技创新方式,而且已经成为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共识。相信科技创新方面的“开放、合作、共赢”,也必将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发展的阶段性需要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习总书记的讲话更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让我们启动强劲的引擎,展开“双翅”,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点击查看:更多时政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