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83)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83)

2016-09-07 09:50:10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1.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安民养民,仅仅是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的需要。他们虽然看到了老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老百姓的力量,但在他们眼里,人民仍然被视为统治的对象,所以是“可治”的、“可驭”的。只有今天,人民掌握了政权,执政者也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并将人民利益视为最高利益,这种倒置的格局才最终被打破。剩下的工作,就是执政者要始终保持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关系,做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唯有如此,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

    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最主要方法是安民养民

B.人民始终是古代统治者的统治对象

C.新中国的执政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也用之于人民

D.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者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

2.

贫困常常使人想到低矮的土房、破旧的被褥、浑浊的双眼。这的确是生活在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家。男人病逝,欠下很多钱,两个孩子一个有点残疾,但他们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的,窗帘和门帘都是自己用纸做的,孩子们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我干零活……

这段话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

A.贫困只是一时生活物质的匮乏,导致终身匮乏的却是精神的潦倒

B.走出心理阴影,保存美好希望,生活正是点滴中改变

C.逆境犹如刀子,抓刀口自然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

D.逆境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忽视它就是浪费生命

3.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C.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D.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

4.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一个政党的试金石。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再扣除彼此重叠的部分,大约有1.4—1.8亿人。这只是从经济上看的,同时还有“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的人,他们算不算弱势群体?是不是存在越不承认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越大的问题?这段话其实只是想说(    )。

A.弱势群体的状况是区别社会文明的分水岭

B. 目前的弱势群体划分还存在分歧和许多值得质疑之处

C.弱势群体的实际范围要比已公开宣布的情况大得多

D.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策

5.

在人类寻求安定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法律始终只是一种实现路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依靠法律来有效调整,也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都能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轻视立法固然不可取,但把眼界过于集中在立法的书面活动上,动辄呼吁加强规则制定,也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批判的是什么观点或态度?(  )

A.重立法而轻执法

B.重法治而轻道德

C.社会问题应当通过立法解决

D.完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前提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