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0)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0)

2016-11-08 13:55:50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1.1.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观察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学生的眼部活动来分析他们看事物方式的不同

B.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了两张显著位置的物体相同而背景不同的图片

C.有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对于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帮助,但也有专家对此置疑

D.美国人在新背景下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是因为他们在前景物体中能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1.2.

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看水下景物的图片,美国人会注意游动的鱼;中国人会注意溪流、岩石和鱼

B.东方人倾向于更加社会化的生活;西方人则更喜欢过独立的生活

C.人们看待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依赖于自身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D.东方人更适合做管理工作,西方人更适合做科学研究

1.3.

最能解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具有整体性”这句话的一项是(    )。

A.东方人倾向于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前景物体上,在新背景下也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

B.东方人做事时考虑问题比西方人周全

C.两方人能在前景物体中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D.在观察事物时,西方人先从观察事物的前景开始,而东方人则是从背景到前景更全面地观察问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的图片中的物体是观察照片

B.西方人比东方人具有更强的记忆能力

C.文化差异是造成人们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

D.在古代东方人喜欢与他人融洽地从事农业生产,而古希腊人喜欢从事打猎、捕鱼等活动

21世纪,富人与穷人的健康问题将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疾病的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消除卫生发展的障碍》报告指出,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各国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在全球的死亡青年和儿童中,半数以上是罹患①了诸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麻疹、腹泄②和肺炎等传染病。仅1998年一年,这些疾病在全世界就夺去了1100万人的生命。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沿③,逐渐(  )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一些国家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已超过其总人口的1%。据不完全统计,截止④2000年底,全世界有22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3610万人正忍受艾滋病的折磨,艾滋病毒已跨越国界,任何希望把艾滋病挡在国门之外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利于某些疾病的传播。曾经(a)只限制(b)在世界(c)某些地区发作的登革热和疟疾现(d)正在向新的地区扩散。因为在过去15年中,北部许多地区变得更加潮湿和温暖,使蚊子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滋生,疟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全球化将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2.1.

①②③④没有错别字的一词是(  )。

A.罹患

B.腹泄

C.蔓沿

D.截止

2.2.

文中(  )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2.3.

文中abcd四个词中不可删的是(  )。

A.曾经

B.限制

C.世界

D.现

2.4.

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艾滋病的传播是无情的,其扩散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B.在无情的艾滋病世界中,是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的

C.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是目前最危险的敌人

D.各国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阻挡艾滋病的传播

2.5.

本文支持的观点是(  )。

A.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杀手

B.地球气候的变化使传染病的扩散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C.疾病的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健康紧密相关

D.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

3.1.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3.2.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3.3.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本文不同意生态学家的预言,否定了温室效应有害的观点

B.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促进光合作用,理论推断与事实未必完全一致

C.对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作用,学者们并不都持乐观的态度

D.本文引述了有关温室效应的不同意见,也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3.4.

在第三段结尾处的括号内填入的最恰当文字是(  )。

A.当然是比较合理并可以实现的

B.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C.就过于一厢情愿,太没有水平了

D.虽然有理论依据却令人难以接受

为了对“快堆”有一个感性认识,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情况:一个考察队被困在四面环海的孤岛上。海天茫茫,寒风刺骨。小岛上可以用来取暖的东西只有考察队员背包里的几块干柴。另有一些从四周漂来的湿漉漉的木块。怎样才能不被冻死呢?一位科学家想出了办法:点燃干柴,一边取暖,一边烘烤湿木块。这样,湿木块烘干后,又可继续燃烧,人也就不会被冻死了。这位科学家的锦囊妙计得益于他的一位快堆专家。

快堆与热中子堆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快堆是用快中子轰击核燃料来维持核裂变反应,以液态钠做冷却剂,不需要慢化剂;二是快堆中产生的核燃料比“烧”的多,即所谓增殖。它的基本原理是:按燃料钚一239裂变产生高能中子,增殖材料中的铀一238在快中子的轰击下,除有小部分发生裂变外,大部分铀一238在吸收一个中子之后,经过两次β衰变,又变成了易裂变核燃料钚一239。这样,快堆中每“烧”掉一个钚一239原子核,又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新的裂变原子核。所以快堆的增殖比大于1,从而能实现燃料的增殖。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发展快堆。在我国快堆作为能源领域的先进核反应堆,其开发工作已列入“863”计划。

快堆中维持核裂变的核燃料包括钚一239和铀一238。

4.1.

下列比喻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快中子轰击铀一238,促其裂变,可以比作点燃“干柴”

B.多数铀一238吸收中子,经过β衰变,又就成易裂变的钚一239,可以比作“湿木块烘干后继续燃烧”

C.钚一239裂变产生高能中子,可以比作“烘烤湿木块”

D.快堆中每“烧”掉一个钚一239原子核,就产生一个以上新的裂变原子核,可以比作“湿小块变成干柴”

4.2.

对第一段中的“锦囊妙计”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点燃干柴和湿木块

B.烘烤湿木块继续取暖

C.燃木取火,抗御严寒

D.不断把湿木块烘成干柴

4.3.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快堆是用快中子轰击核燃料来维持裂变的核反应堆

B.快堆中增殖材料产生的新燃料比“烧”掉的多

C.热中子堆需用慢化剂,不用液态钠做冷却剂

D.快堆实现的燃料的增殖,已成为我国核电站所使用的先进核反应堆

4.4.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快堆中维持核裂变的核燃料包括钚一239和铀一238

B.快堆的增殖比大于1,说明铀一238可以重新变成钚一23

C.快堆是靠钚一239原子核持续裂变来产生能量的

D.快堆中的新产生的燃料指的是吸收了高能中子的铀一238

4.5.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入出悲声,这种内心感情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人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句意是(  )。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关于基因是否应该申请专利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基因是天然的遗传物质,并非人工产物。有关基因的序列和功能的知识都是科学[a],而不是[b]技术,按惯例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故“基因专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严格的说,“专利保护的只是DNA序列的应用,而不是序列本身”。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必竟只有6万到10万个。每有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情。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5.1.在[a]、[b]处恰当的词语是(    )。

A.发现 发明

B.发现 发现

C.发明 发明

D.发明 发现

5.2.

在文中四个加下划线的词中必须修改的是(    )。

A.授予

B.谴责

C.伦理

D.必竟

5.3.下文四个划线的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    )。

A.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

B.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

C.连当事人也不知情

D.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5.4.不属于人们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的原因是(    )。

A.经济利益

B.基因数量有限

C.伦理观念

D.基因专利获得认可

5.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基因是否应申请专利,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B.“基因专利”目前还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

C.“基因专利”导致人们去抢夺有限的基因

D.为保护我国的基因资源,我们应参与竞争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