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3)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3)

2016-11-11 09:39:08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1.1.

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文字上要讲求遣词造句,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B.文学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C.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D.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1.2.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

B.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是梁代萧统对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C.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相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创作而言,实在算得上是“姗姗来迟”了

D.“直到……才……”真实的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

1.3.

对“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的作品注重用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唐及其后来的文学作品追求虚构与文采,为后世绮靡之风开了先河

C.有唐以来,传奇小说创作讲求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标明了小说创作活动的真正独立与自觉

D.唐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有别于从前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形成了新的高峰

1.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唐代开始,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B.传统的志怪志人小说完全被唐代传奇小说取代

C.小说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标志是虚构、想象、讲求文采

D.萧统把文学定义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出发点是区分文学和历史

1.5.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

B.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

C.《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不属于文学作品

D.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历史的内容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诵佛经,在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无欲无求。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2.1.

“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

A.身体教学

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2.2.

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

A.身教、言教

B.崇“善”唯“美”

C.减少一分自私

D.增加一分自由

2.3.

文中加线部分要表明的是(  )。

A.有与无、生与灭

B.一种哲理

C.有生与无灭

D.轮回关系

2.4.

“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

A.度过了生死关头

B.度过了生死

C.战胜了死亡

D.战胜了生死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            。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3.1.

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3.2.

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3.3.

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3.4.

下列说法,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关于知识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3.5.

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3.6.

文中[a]处应填人的词语是( )。

A.艰巨的

B.活跃的

C.紧迫的

D.动态的

3.7.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本文结束语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B.总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C.总之,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D.知识经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呀

3.8.

根据上文,下列对基尼系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B.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C.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越悬殊

D.基尼系数是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和最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

3.9.

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

B.磨刀不误砍柴工

C.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

D.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如何制造出廉价的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但是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为水。分离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①,这种薄膜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

作为研究制造廉价氢气的一部分,以色列雷霍沃特市的维茨曼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②。已有的能渗透氢原子同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由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陶瓷薄膜③。由于它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生产。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能耐更高的温度。原因是温度越高,转变的效率越高。例如,温度到达2200℃时,就会有的水能够有效地转变为氢和氧。

该院这个项目的主要研制者科干用特别处理过的氧化锆和氧化铈粉末配料,制成了能在2000℃高温下工作的薄膜④。他认为,还能进一步开发出能在2200℃左右温度下工作的材料。

新的薄膜能经得住高温的部分原因是材料的选配,另外,生产陶瓷的粉末经过特殊的处理也是一部分原因。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角的极少。这就【  】着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科干的这项发明对于用加热方法生产氢气是一个关键性的进展。

4.1.

对文中①②③④处“薄膜”的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处含义最广,可包含②③④

B.②处与③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C.③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不相同

D.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4.2.

对第二自然段从水中提取氢的工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把水加热至氢氧分离

B.要用渗透性薄膜将氢氧分开

C.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

D.两种气体的分离要及时

4.3.

与进一步开发能在2200℃状态下工作的薄膜无关的一项是(  )。

A.制作薄膜的材料要进一步选择

B.制作材料间的配比要进一步研究

C.渗透性薄膜的密度要进一步控制

D.制作薄膜的粉末要经过光滑处理

4.4.

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尽管对利用氢这种能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可如何制造出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B.用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薄膜,由于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还不能用来提取氢

C.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耐高温,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氢原子转变为氢气的速度就越快

D.以色列某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既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能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

4.5.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代表

B.意味

C.象征

D.预示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长的需求,本身就表现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它的综合国力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章新胜对媒体说。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说,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汉语热”直追“英语热”;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外语。《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文章,文中写道,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各种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会[ ]。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设。今天的现实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9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2003年底,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中文项目,这意味着美国中学生选修的汉语课程将计入他们未来在大学中的学分,汉语成为美国大学入学统考中认定的外语项目之一。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外,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语言的学习会加强文化认同感。语言永远只是载体,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汉语教学的目的。”陆教授说,“当然我们更注重自然地呈现真实,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而不是所谓‘文化扩张’。”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总统希拉克不遗余力地推广法语。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由西班牙国王兼任。而中国刚刚推出的孔子学院,则意在借助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展汉语及其背后广博的文化。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挂牌仪式。而此前两天,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项目部在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同建设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人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伟大艰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5.1.

填写在短文第三段[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名列前茅

B.比比皆是

C.大放异彩

D.无人不晓

5.2.

对《纽约时报》上《2040年的中国》提出的假设,作者认为(  )。

A.完全是假设根本不可能实现

B.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没可能

C.从现状看实现那样的目标非常困难

D.今后会有更多的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5.3.

作者认为,语言传播的持久动力是什么?(  )

A.国家是否投资大力推广

B.本国侨民在外生活需求

C.语言承载的文化的引力

D.语言是否优美动听易学

5.4.

在推广本国语言文化方面,国际惯例是(  )。

A.请世界名人书写院名

B.由总统担任推广大使

C.由专门机构承担重任

D.为学习者建立大联盟

5.5.

关于孔子学院,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中国在很早以前就设立了孔子学院

B.美国设立孔子学院的时间实际上比韩国早

C.孔子学院的设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D.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