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5)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85)

2016-11-14 09:48:23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1.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文章中说的是大脑为了维持正常机能,而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选项中,C项“自律”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自我”指自己对自己,“自动”是说自己主动做某事,“自然”指天然的,非人为的或不做作。这三个词语都没有“管理”之意,不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说法错误,第二段末句指出只有第4期的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

由第一段中“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可知A项说法正确;根据“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特征,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1、2、3、4期,这四个期代表着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可知B项表述符合文意;D项说法正确,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伴随着眼球快速运动的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慢波睡眠一般是没有此种眼球运动的。

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二段指出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特征,慢波睡眠时相可以分为四期,接下来文章又阐述了不同阶段的脑电波变化特征,即振幅、频率和波形的变化。由此可知,D项入睡时间并非分期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第三段首句提到快波睡眠时其脑电图是与觉醒时相似,而非快波睡眠时人的睡眠就很浅,和觉醒状态一样,由此可知A项说法错误。

B项正确,由文章首段第二句话可以推断得出;C项正确,第二段指出慢波睡眠分为4期,第三段点明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激动状态,没有分期;D项正确 ,由第三段可知快速眼动是快波睡眠时的特点,而慢波睡眠一般是没有快速眼动的。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说法错误,第二段提到慢波睡眠1期时脑电波频率以4-7次/秒的θ波为主,由此可知此时脑电频率也可能会超过7次/秒。

A项正确,第二段指出人们在刚入睡后的睡眠都是慢波睡眠,由此可知快波睡眠一般是在慢波睡眠之后出现的;C项表述正确,第二段指出4期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功能,第三段末尾指出快波睡眠可能与脑的发育和记忆的巩固有关,由此可知这两种睡眠状态有不同的生理功能;D项说法正确,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由于是激动状态,其呼吸和心率要比慢波睡眠时快。

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而且,发生改变的还不止是这样,海平面上升导致的陆地减少将更为可怕”一句可知,“而且”表达递进关系,后面为强调内容,“更为可怕”也说明陆地减少为最严重的后果,可知,B项正确。A、C、D项为“这样”指代的内容,并非最大的危害。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的能力。

由“财政部出台了环境税减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与财政部核定每年的减排目标,凡是如期完成任务的,就可减免80%的环境税”可知,C项正确。“>全球首创的新税种”并不能推出“独有”,故A项不选;环境税有自愿原则,并非针对所有能源用户,故B项不选;D项材料没有提及,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英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除了实行明确的政策导向外,还非常看重税收调节的作用”,可以看出“政策导向”、“税收调节”的目的都是为了减排温室气体,即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是这一政策产生的结果。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多年之后,北极冰雪融化的巨大水流将把墨西哥湾暖流向南推移,英国的温度也将是一个挑战”,可以判断,英国的温度随暖流南移可能会升高,B选项正确。由“>这对于目前完全自给自足的粮食供给来说,无疑将是一个挑战。”可知A项过于绝对;由“>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可知,C项“首要工作”与原文不符;“>到2050年左右,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目前水平降低60%”可知,D项“2050年”将不确定信息确定化,故A、C、D项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解析:

本题为文章阅读的表面主旨题。

材料主要讲了气候变化可能给英国带来的诸多影响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英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故D项正确。A项和C项将英国的气候问题扩展为全球,将主题外延;B项歪曲文章意图,英国所采取的措施表明英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男装最容易脏的部位是袖口和领子”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观察题干可以发现,空格处的成语需要独立成为一个分句。“众所周知”是说大家普遍都知道,可作分句,填入空格内符合文意。

A项“可想而知”意为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B项“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该这样;D项“毫无悬念”指事情按照预先的设想发生,没有任何意外。这三项都不能用作分句,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交代皮埃尔的发明是否有轰动效应。由“这项发明的动机是爱父之情。皮埃尔的父亲天天骑车去工作,毫不停歇地蹬车使他筋疲力尽,儿子的礼物帮了父亲的大忙”可知B、C、D三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汉娜·蒙塔基为了使“自己的丈夫穿着体面地走在大街上”而发明了可脱卸的领子,体现的是夫妻之爱。

A项为干扰项,李·维利亚的发明目的是求婚,还不属于夫妻之间的关爱;皮埃尔·卡尔梅和布莱泽·帕斯卡的发明动机是他们的爱父之情。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到博勒发明计算机的动机与帕斯卡相同,而帕斯卡发明计算机的动机是为了帮助父亲完成费力的计算工作,即“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强度”。故正确答案为D。

3.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阅读可知,文章通篇反映的主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爱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文中列举的这几项发明或是向未婚妻奉献的礼物,或是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意,或是为帮助父亲而发明的礼物,总之都是为了表达爱而作出的发明和创造,因此“爱的创造力”最为合适。

A、B项没有体现出文章的主体词“发明创造”;D项“亲情”范围过窄,不能囊括爱情,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二句话可知,鲤鱼想跳过龙门,是因为他们想变成超凡脱俗的龙,A项表述符合文意。其他三项在文章中并未提及,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鲤鱼请求龙王把龙门降低一点,可知鲤鱼跳不过龙门是因为龙门太高,C项表述正确。A项错误,文中已经提到鲤鱼后来变成了龙;B、D项在文章中并未提及,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之所以要设置“龙门”,其目的是为了考验鲤鱼的本领。当鲤鱼的本领足够强大可以跃过龙门时,它们就会变成龙。把龙门降低之后,鲤鱼虽然能跃过龙门,但它们的本领却没有增长,龙门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由此可知,龙王不愿降低龙门,是因为这样一来,龙门就形同虚设,没有了价值。C项表述正确。

A项错误,龙门是可以降低的;B项文中未提及;D项“所有的鱼”和“毫无本领”表述过于绝对,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段龙王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们要想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可知,因为龙门降低了,从鲤鱼变成龙的过程变得毫不费力,那么这种变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C项表述符合文意。其他三项均未抓住文章要阐述的道理,即没有付出辛苦和努力就轻易得到的成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成就感的。A为干扰项,但A只是基于材料内容的表面陈述,造成A项的原因还是要归于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龙门降低后,鲤鱼们即使成了龙也没有龙的感觉,只有跳过真正的没有降低的龙门,鲤鱼们才能找到真龙的感觉。B项表述符合题意。A项不足以解释龙门不能降低的原因,C、D项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B项阐述文理科的联系,进而赞成文理不分科,是对题干理由的直接批驳,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从另一原因批驳文理分科;C项阐述”重心置于一点“的弊端,不是对“术业有专攻”的直接批驳;D项从精神层面反驳文理分科,与所设提问无直接联系。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前几段阐述的是文理分科所造成的后果,最后一段用“如此而言”引出材料的主旨,即针对这些现状和后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故D项正确。A、B项是阐述文理分科的后果,C项是概括应试教育的现状。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该句出自《红楼梦》,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情表白,其本义与爱情有关,答案锁定A、C项;定位材料,该句后面用破折号连接下一句,用”凡是对提高升学率有帮助的,无所不用其极;凡是没帮助的则弃之如敝屣“对该句的注释,以便理解,故B、C项中的文中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解析:

此题为成语填空题。

空格词自成句子的一部分,且没有关联词,与前一部分“陷于现象的表层就事论事”作并列谓语,形成相近或顺承的语义关系。选项中C的“浅尝辄止”是说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深入钻研,这个意思最符合语境。

A项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B项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D项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与文意均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问题回归文本,第三段”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理分科虽屡遭诟病,却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说明文理分科的原因是在其前面的叙述部分,即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中国教育被功利劫持,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