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12)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12)

2016-12-14 09:56:15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1.1.

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时,不能节省的是(  )。

A.物质资源

B.环境资源

C.资金投入

D.人员投入

1.2.

作者认为,政府在创新型经济中的角色不包括(  )。

A.在市场失效后进行干预

B.制定法规保护专利

C.通过公共财政进行投入

D.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

1.3.

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国家为创新源头

B.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C.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

D.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1.4.

在哪个阶段最应发挥政府的作用?(  )

A.自主研发阶段

B.产品成型阶段

C.知识创新阶段

D.市场销售阶段

1.5.

本文的主旨是(  )。

A.国家应积极介入创新型经济

B.创新型经济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

C.创新型经济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

D.应建立对创新型经济投入的激励机制

现在由90%的人过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营养的理解,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营养问题没多大危害,顶多胖点瘦点”的水平上,事实上因为营养问题导致身体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失去生命的大有人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7月卫生部发布的报告称。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比重升至85%,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错误,食物营养不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目前高发的慢性疾病,甚至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常见癌症,很多都与营养问题密切相关。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绿叶蔬菜,各种杂粮薯类等天然食物的安全性过于担心,同时又被各种低营养价值的零食甜点、油炸食品等所诱惑,造成膳食中营养素和保健成分摄入不足,能量和脂肪摄入量过剩,这是很多日常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如果不改变膳食结构,仅仅依赖一两种保健品,很难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癌症和慢性病的效果。

       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也会是提高自身安全性的饮食。一方面,减少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多吃杂粮、薯类、蔬菜等,合理控制鱼肉蛋奶的数量,能减少积蓄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并减低很多毒物的吸收率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合理的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提高人体在污染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以镉大米事件为例,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南方人,每天的饭桌上都少不了米饭。但为了减低镉超标大米对健康的影响,主食应尽可能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特别是单一来源大米)的依赖。不要餐餐吃米饭。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即便富集污染,特性也不同。混吃可减少同种污染物长期蓄积的危险,还能改善营养均衡。

       膳食内容越丰富多样,受一种污染物蓄积毒害的风险就越小;各种营养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例如,人体一旦缺钙,镉、铅等二价有害金属的的毒性作用就会增强。粗粮、豆类、蔬菜、水果中的各种膳食纤维,都有利于排除重金属、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很难把握在个人手中,但营养均衡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改善营养均衡,既能预防衰老和疾病,又能减少污染危害,是我们在不安全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的关键所在。

       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营养师制度,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可靠的营养指导。遇到营养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去咨询,只能在网上或报刊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只言片语作参考,然而这些信息未必能够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误导。在各种未经验证的信息互相矛盾时,他们更是无所适从。对于这种状况,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建设方面的责任,现如今却由“民间科普人士”自发地对民众作营养知识宣传,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营养知识的个体化需求。

2.1.

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慢性疾病的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B.别让营养不均衡害了你

C.不必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D.我国需要建立营养师制度

2.2.

关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方法,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B.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C.不要相信网络、报刊上的营养知识

D.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

2.3.

下列关于导致我国普通民众出现营养问题的远一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营养问题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B.不懂得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营养不均衡

C.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蓄积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大

D.缺乏相应的营销师制度,常常被网络或报刊上的只言片语所误导

2.4.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是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之一

B.不安全食品对营养不均衡的人危害更大

C.丰富的膳食结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D.营养越均衡,身体的解毒能力就越强

2.5.

下列最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营养问题会导致身体的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B.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重后果

C.政府在宣传营养知识方面责无旁贷

D.民众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营养知识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我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储、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a]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电子图书馆,这种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或世界性网络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施浏览、检索和登记。

3.1.

>对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B.展示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C.指出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D.介绍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2.

>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有(  )。

A.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实体,而是为用户利用网络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环境

B.虚拟图书馆有先进的工作系统,但不再具有图书馆的建筑物的机构特征

C.虚拟图书馆拥有的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专为用户任意浏览和提取信息而设置

D.虚拟图书馆称谓中的“虚拟”是针对其特殊环境而言的,不是“虚设”的意思

3.3.

>与非电子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馆的本质是(  )。

A.借网络技术与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传递图书信息

B.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系统

C.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的、方便用户使用的丰富数据库

D.不再将传统的印刷型图书作为重要信息资源进行存贮

3.4.

下列各项陈述,不符合第三段文意的一项是(  )。

A.电子图书馆应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B.电子图书馆承担着提高生产率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任务

C.为教育与学习的社会化提供帮助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D.供用户检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3.5.

>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异质

B.相通

C.一致

D.不同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4.1.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4.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4.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4.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4.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5.1.

第(3)段末尾说潜能当然被埋没了,根据文意,对“被埋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不相信自己有潜能,经不住失败的考验

B.有些人总是怀疑自己笨,总觉得自己不行

C.有些人“自己脑子笨”,没有潜能,无法开发

D.人的潜能会转化,也会自我毁灭

5.2.

第(4)段中作者说“自我埋没掉的人才要比社会埋没掉的人才多得多”,根据文意对人才“自我埋没掉”的原因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不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因而也“不去挖掘自己巨大的潜能”

B.自我埋没掉的人才经受一两次失败,就总怀疑自己笨

C.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一事当前先想自己笨”

D.自我埋没掉的人才到了暮年“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未被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能力”

5.3.

给第(9)段的“摩西老母效应”所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获得很大成功

B.人在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艺术天才,并获得巨大成就

C.人到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取得巨大成就

D.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获得巨大的成就

5.4.

下面的论述不可能从原文中推出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丰富的脑力资源

B.

C.只有坚信自己大脑有巨大的潜能,才能充分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

D.人到了暮年还不去唤醒自身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或自我毁灭

5.5.

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习后进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并加以利用

B.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们浪费了大量潜藏于大脑深处的各种能力

C.杰出的科学家或学者充分唤醒并开发了自己大部分的脑力资源

D.米兰·米凯什仅仅利用了一小半自己的脑力资源就成了“语言奇才”,这说明他的脑潜能很好地发挥到了一半的工作能力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