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27)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27)

2017-01-02 09:15:33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1.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定位材料,由“尽管这一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一句可知,D项中“>但目前尚未取得成功”与原文不符,故D项正确。由“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方法有多种,目前还不大清楚哪一种方法将脱颖而出。”可知,A项符合原文;由“DNA”“RNA”‘酶溶液’等词可知,>DNA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涉及生物学与化学领域,B项符合原文;由“科学家梦想对DNA及RNA的用于保存复杂生物信息的巨大储存能力加以利用。>”可知,C项符合原文。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这使技术得到简化,尽管仍无法用它造出可像常规计算机那样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型DNA计算机”可知,常规计算机也可解决复杂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原文“但需要人工帮助把这些DNA链拴到一块盖着薄薄的金片的玻璃上,然后反复地浸入不同的酶溶液中,使酶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剔除掉不当的答案。”可知,DNA计算机为“非自动化的计算机”,故C项正确。A、B、D项为DNA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与计算效果,不能为“半自动化”提供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经数年研究,史密斯小组造出了几台DNA计算机”和“美国自1994年起就有十来个研究小组从事分子计算研究”并无直接关系,无法推出史密斯小组何时造出计算机,A项将两处杂糅在一起,表述错误。B、C、D项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解析:

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定位原文,发现第二三段主要讲述了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一是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二是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第二点是挑战的主要来源,即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所以D项正确。

A、B项都是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的挑战,不是主要来源;D项不是挑战的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为代价”,可知传统产业的弊端就是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根据上下文可知我国的传统产业就是工业化经济,就是因为工业化经济存在这样的弊端所以一直想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成知识经济。故A项正确。

B项是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经济都会遇到的问题;C项是知识经济的弊端;D项不是工业化经济的弊端,而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根据文章中“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抓住机遇,必须……”一句可知,对待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所以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相应的应对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具有负面效应。全文都在说知识经济比工业经济更能带给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发展,所以B项“负面效应”表述错误。

A项是对知识经济的总结概括,表述正确。阅读可知当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经济,而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正相关”,所以可以推出当代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紧密相关,B项正确。根据文章中“知识的分配……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可知D项推断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最后两句“但是……就整体而言……”可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所以D项表述正确。

A项“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表述错误,应为“某些地区”;B项“只有西部地区”表述错误,文章说的是“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并没提具体是哪些地区;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章只提到东部某些地区有新型经济,并没有说只有东部有新兴经济,而西部没有。

故正确答案为D。

 

2.6.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填空。

根据空格前文“不是……而是……”可知此处要填入的词应与“开放的”构成并列关系,与“明确的”构成反对关系。所以明显排除A、C。“活跃的”指行动积极踊跃,不能与“指标”相搭配,所以也不选B。“动态的”是指处在运动状态中的,不稳定不明确的,与“明确的”构成反对,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

 

2.7.答案:

解析:

此题是非典型的表面主旨题。

文章首先提出知识经济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然后分别从内外两方面具体叙述了挑战是什么。接着讲述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挑战。所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应该全面概括以上的内容,B项表述正确。

A、C项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不能概括完整内容;D项“让人忧”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B。

 

2.8.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平衡程度的指标,并不是富有人群收入和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这从数据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来,富有人群收入和贫困人群收入在1960年的比值是11.11:1,而1960年的基尼系数是0.44,所以D项的推断错误,当选。

文章中说近20年来全球收入分配情况逐渐恶化,基尼系数从0.44上升到0.55,可知基尼系数是评判收入分配情况是否平衡的一个标准,所以B项推断正确。基尼系数上升,表述分配不平衡现象严重,所以可以推断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越悬殊,并且如果基尼系数为0,就表示没有不平衡现象,故A、C两项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9.答案:

解析:

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根据空格前“挑战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可知“因为”后填入的内容肯定是解释为什么自身准备不足就会面临挑战,C项“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符合语境,当选。A、B、D项与空格前文都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3.1.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根据文章前两段中“刚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在这次竞争中独家中标”以及“第一个层次是……中国银行在此次竞争中胜出”可知D选项正确。文章没有提到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业已启动,故A选项错误。文章指出第二层次是省省属院校的贷款工作,文段没有提到是否已经启动,更不能推出已通过招标得以落实,故B选项错误,文章第二段提到“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部属100多所院校,分南片、北片两次招标”,而C选项说的是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将分南片、北片两次招标,与文段不符,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由文章第四段“大学生毕业后分散各地,还款能力的不确定性”可知还款迟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故A选项错误;由文章第五段“把加强社会信用教育放在首位,而且要帮助银行减低风险”可知B选项正确;由文章第五段中的“风险补偿基金应该是财政和高校各一半”可知C选项错误;D选项文章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3.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根据文章第五段中吴晓灵的解释“……高校承担的部分是按照学校的风险率来确定的,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这样也会减少自己的补偿金”可知地方院校依托的地方财政可减少风险补偿基金的支出,故D选项正确,而A、B、C三项与文章解释不符,故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

 

3.4.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根据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可知,新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降低经办贷款银行的风险,故B选项正确。A、C、D四项与文段出发点不符,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希望成为高校投资的首选银行是促使中国银行积极投标经办助学贷款的重要因素,C项说法正确;根据文章第五段中“财政和高校各自承担50%的风险补偿基金”“可以帮助银行减低风险”可知政府和高校与之分担风险是促使中国银行积极投标经办助学贷款的重要因素,即B项正确;根据文章第六段“高校也是银行的大客户……银行会计算整体的利益和高校的关系来投这个标”可知中国银行期望借此增强吸收高校存款的竞争力,即D项正确。

只有A选项与中国银行积极投标关系不大,不是重要因素。故正确选项为A。 

 

4.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是作者对成语“韦编三绝”所做的解释,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且出现在提出“韦”字解释错误后下文的解释中,故不能构成依据。其他选项的内容均可在第二段中找到,第二段主要在为“韦”字的错误解释找依据,所以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全文着力论证了《辞海》将”韦编三绝“中的”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最后一句“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这一事实也侧面论证作者观点,C选项“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能错误“不符合文章意思,作者对其解释是错误的观点很肯定。

B项理解错误,该句主要是为了论证“韦”字解释的错误,而非指出“韦编三绝”中“韦”的特殊性。

D项错在>“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是《辞海》的解释,并没有其他史书的记载。

 

4.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对照原文“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可见D选项的说法正好与原文中的说法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以从“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推断出来:“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B项正确,除了陈梦家《汉简缀述》,还有荀勖《穆天子传》,《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和《考工记》。C项从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可以得出为正确的。

 

4.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汉人后边用括号注明是“司马迁”,可见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汉人应当解释为汉代人,所以B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能从原文推断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

 

4.5.答案: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二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进行解释。作者的观点即为作者的意图,C项正确。

A项中作者只是怀疑“韦”字的解释,从未怀疑”韦编三绝“的真实性;B项太过片面,“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只是论据而非文章的目的,故排除。D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它只是为了侧面论证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解析: 根据【 】前后的句子可知,从“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到“任何事物”参照时间这个标准都存在循环,进而又推断作为标准的“时间本身”也是循环的,其间存在递进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甚至”有递进之意,因此本题选C。

5.2.答案:

解析:

由文章第四段首句可知,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的,故B项错误。根据文章第五段可知“不可逆时间”“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故C项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文化时间“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D项的“都”说法有所夸大,另外“能找到对应”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故本题答案为A。

 

5.3.答案:

解析:

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指出“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由此可知时间的线性模式并非由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本题答案选B。

 

5.4.答案:

解析:

由末段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钟表的旋转、摆动,告诉我们时间是循环往复的,而发条的松弛才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因此D项说法有误,当选。

 

5.5.答案:

解析:

潮水、季节的循环往来体现的是时间的循环模式,A项正确。由原文第二段第一句“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可知B项说法错误。犹太基督教提出的“线性时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C项错误。由文章可知,文化时间包括循环和线性两个模式,循环模式中可以再生。故D项说法有误。本题选A。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