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48)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48)

2017-01-25 09:17:59 字号: | | 推荐课程 公务员考试网官方指定备考课程——必胜课

1.1.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接下来从“思想性”这一方面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艺术要有其思想内涵”。由此可知,整个文章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就是文章的主旨,即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选项中,B项是这一主旨句的同义转述。

A、D项是文章的部分内容,都是为说明主旨服务的;C项,文章中的“说教”是艺术的目的,不是文章的主体。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四段首句提到“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接下来用“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句话来进行解释说明。由此可知,选项B表述正确。

A项说法错误,这种“质”的变化是在追求有趣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有益的教诲,并没有因追求后者而否定前者;C项是人们的审美层次质的变化的原因,而非体现;D项表述片面,没有提到“艺术形式”,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章主要是说除了有趣的形式,艺术还要有其思想内涵。A项内容明显与文章观点不合,因此不能成为其论据。

选项B 与原文中“那些显得有些粗俗,紧紧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相吻合;C项与文中第一、二段中“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相吻合;选项D旨在说明“人文关怀”即思想性的重要,与文意吻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原文“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哲理故事”与其他故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所具备的“哲理”。由此可知“强心剂”意为“哲理”。D项表述正确。

“知识”是故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故事”是艺术表现形式,“趣味”是艺术形式的艺术性。这些都是“故事”本身具备的,称不上“强心剂”。

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作者在倒数第三段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进行具体论证。作者提到“人们反感的是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说教也可以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在文段末尾,作者直接点明“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由此可知,D选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项表述明显错误;B项只是对D项的支持,予以排除;C项错误,“终极目标”在文章中并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搭配填空。

程序为进行某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对于程序要进行“规范”,体现出程序的不断完善以及机制的整体性。过程为运用程序进行决策的经过,要进行“公开”,让人民充分了解决策结果如何得出。而对于决策所得出的结果,要“公正”,体现出决策的“科学民主”。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该题考查语句的逻辑顺序排列。“察民情、听民意”是“聚民智”的前提条件,所以“聚民智”应该排在最后,B项的正确顺序是“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只有先“密切联系群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故C项正确顺序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故D项正确顺序应为“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第三段可知,在对待公共投资的问题上,中央的态度是“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而不是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D项说法错误。A项可以从文中第一段“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得出。B项可以从文中第一段“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得出。C项可以从文中第二段“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特别要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得出。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说法过于绝对,选项所引内容只是实现民主决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实现民主决策,不能只靠监督和个人反省,还要通过“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A项推断错误。B项体现了“以民为本”条件的必要性,推断正确。D项可以从文章最后一段“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得出。C项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逻辑填空。定位材料第三段,由“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可知,括号处填入的词应为“多”的意思。“比比皆是”形容极其常见,故B正确。A、C、D项的成语均无“多”的意思,故不符合语境。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态度理解。材料第三段提到“这当然是一种假设”、“今天的现实是……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汉语成为美国大学入学统考中认定的外语项目之一”,从作者提出“这是一种假设”及随后描述汉语在美国的推广情况可知,作者认为《2040年的中国》提出的假设并非没有可能,故B正确。

从作者描述“今天的现实”可知,汉语在美国极受欢迎,故A、C项错误。D项不是作者对“《2040年的中国》提出的假设”的看法。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第四段“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可知,语言传播的持久动力是语言承载的文化引力,故正确答案为C。

3.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第五自然段的“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可知,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惯例是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第七段“中国国家汉办……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可知,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D项正确。

由材料第五段“中国刚刚推出的孔子学院”可知,A项错误。由材料第六段“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挂牌仪式”可知,韩国是最早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提及。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1.答案:

解析: 需要把四个选项分别代入原文第二个自然段进行一一对应。其中A、B选项对应原文“在“好人难做”的语境下,拾金不昧已是一种稀缺的品质”;C选项是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D选项偏离文段主题,与文段无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2.答案:

解析: 第3自然段开篇的一句话应该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自然段谈到对于拾金不昧者收取报酬大家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第三自然段谈到以往的态度是必然遭到社会的批判。在这两句话之间,应该衔接的选项为C选项。A、B选项论述话题与原文不一致,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事情是“拾金不昧者是否应该收取酬谢”,而不是“拾金不昧”本身。D选项与下文衔接不紧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4.3.答案:

解析: 首先定位找到原文中的句子,出现在原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道理”一词后面出现了表示解释说明作用的标点符号冒号。因此答案直接定位为D选项。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无中生有;C选项是强干扰选项,偷换数量级别,原文中有修饰成分“绝大多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4.答案:

解析: 本题是细节理解题的另类考法,即细节查找。定位至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正能量,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个体某一次的拾金不昧更有价值。因为人人都可能是一个行善者,也可能是被助者,只有在这种相互宽容和理解的社会氛围中,道德的成长才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做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这一句话进行理解,最准确的是D选项。A选项“善行的呵护者”偷换概念;B选项是字面意思,表意不够深刻,不能体现“正能量”;C选项强加比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5.答案:

解析: 文段由个案展开,引出话题,究竟拾金不昧者能否接受酬谢。通过分析论证之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主题,即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一种社会进步,对应D选项。A选项就事论事,表意肤浅;B选项过度引申;C选项强加比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5.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可知,现行的文明标准不是由>格林·丹尼尔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通过很多人讨论,>格林·丹尼尔做的补充。所以A项错误,B项是正确的。由“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可见,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标准不适合中国,只说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并且我国现在也在使用这个标准,所以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没有说“一定”要在考古学上找证据。

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提出文明的标准有三个,>记载当时人的思想文化的典籍内容不在文明的三个标准中,D选项错误;首先要有城市,即要有城乡差别,C选项正确;其次要有文字,好让文化留存和传播,B选项正确;第三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即出现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A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可知我国只是对世界通行的标准做了补充,D正确。A项中我们和世界通行的标准不完全相同,故错误。C项我们增加的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也并非复杂的礼仪,故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没有明确表明中国和日本的标准完全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D。

5.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由文章第一句话“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得出,文明并不是人类与动物界的分界线,是人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所以不正确的是A项。同时推断出C项正确,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只有人类才有,动物没有。由“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同样文明也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推出B项正确。城市的出现了判断文明的标准,也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所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5.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最后一段得出,中国和日本判断文明的标准只是在欧美上稍加补充,并没有很大差异,故A错误。BC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没有提到这样的观点。由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可知文明的标准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文章
地方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信
在线课程
国考专题
我要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