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32)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32)

热门标签: 文章阅读
2018-09-29 09:03:23 字号: | | 推荐课程:必胜技巧

1.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文章首先指出“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接下来对这两种“消费”进行比较和说明,在最后一段作者点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由此可知,“消费”在本文中并不是“耗费”的含义,而是特指“使用”。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考查词句指代。

由文章首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生命载体”指读书、授业等,而“非生命载体”则是论著、设计等。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在“消费”上的不同,说明了知识的使用价值具有再生性特点;第二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的属性的不同,说明了同一种知识在使用上,具有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的特点;第三段表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由此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点。

A、D项未抓住文章主体词“知识的使用价值”,C项对文章主旨进行了引申,不合题干要求,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语句逻辑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第一句讲各国学者弄清了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第二句具体讲各国学者是如何弄清来龙去脉的,对第一句做具体的说明,故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关键词“根据”将材料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板块运动的知识介绍,为背景说明;后半部分为主旨内容,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故C选项正确。A、D选项未抓住重点;B选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虽然科学家推算10000米为山脉上升的极限负荷,但>关于山脉最终高度的推算均为假设,并非确定性信息,>此外,>在最后一段中,“然而”做为关键词表转折,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故A选项正确。>C、D选项过于绝对,>B选项过度推论,均与材料相违背,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可知,A选项“约100公里”与材料中“约不到100公里”不符,故不选;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运动、碰撞使得“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形成的,而非“沉积岩相互碰撞”,B选项表述错误,故不选;根据“>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D选项将不确定信息确定化,故不选。由材料“>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和“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分析>①处前后语意可知,句子前后构成假设关系,前句提出假设,后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用豆腐来叠罗汉”为假设,“最终垮台”为结果,故用关联词“>如果……那么>”,故排除A、C选项;分析>②处前后语意可知,前后仍为假设关系,“>如果……就>”与“>如果……那么”均为表假设的关联词,但,“就”在此处不符语法应用,语句不通,排除B选项,综上选D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考查选择词语填空的能力。

根据转折词“但”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一定是与其搭配的表转折关系的词语,“虽然”和“固然”均表转折。再看第二个空,根据后文“用酶的数量来衡量衰老”可知酶的产生速度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所以“上升”“提高”都不符文意;“速度下跌”明显搭配不当,只有“速度下降”搭配合理,表意明确,故排除BCD,选A。第三个空,“衰老速度”搭配合理,验证A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2.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首先从正面一笔带过烹调的几个缺点:带走原味、浪费时间和燃料,然后引出生食的一大优点,那就是“大多数的营养物质仍包含其中,因为他们没有被烹调所破坏”,其实是从反面说出了烹调的最大的缺点,即破坏营养。下文都围绕这个缺点展开,可见该缺点之大。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文中“可以用吃进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造酶,但这对保持最佳健康状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你需要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可知吃进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制造酶,还可以从食物中直接摄取酶,A项错误。

根据文中“他们都含有丰富的酶……除有毒物质,保持健康的状态”,,“人体内随时随地进行……活动的‘领导者’”,“酶的产生速度……衰老的速度”可知B、C、D三项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3.4.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末“各种类型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会使你长时间有饱腹感,同时可以调节血糖浓度,稀释有毒物质,支持有益菌,转移致癌物(比如过量胆汁),还可以减少身体吸收脂肪的量”可知具有题干中各项功能的是纤维素。故正确答案为A。

4.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本文集中论述了“生命同一性”。我们人类并非“有主掌万物的特权”,“而是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紧接着说“绿色植物跟我们同命相怜”,显然这里的“同命”是指B项“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有着”。故正确答案为B。

A、C虽然符合常识,却不是这里“同命”的意思。

原文提到当初线粒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并没有说到原始细菌曾经大量涌入植物体内。因而D项错误。

4.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说到“线粒体是当年移落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可知D项“人的细胞核里携带的DNA与线粒体的DNA有着相似形”这一推断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由首句“这几年的生物科学在‘人根源于自然之中’这一点上,已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可推出。

B项可由“原来它们是单线的小生命,是当年移落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原核细胞的后裔……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推知。

C项可由“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推知。

4.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可由“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里的。”

C项可由“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线的小生命”“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集结”推知。

D项可由“那些绿色植物跟我们同命相怜”“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推知。

A项错在无中生有,无法从文中推知。故正确答案为A。

4.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应该为“线粒体在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中留下来”,而非“远古前身在真核细胞中留下来”,故正确答案为A。

C项可从"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推知。

B项可由“线粒体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的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可推知。

D项可由“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推知。

4.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第一段“认为我们想有主掌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说明A项是不符合原意。

由原文“它们(线粒体)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可知,B项不符合原意。

由原文“生命同一性让很多人都吃惊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可知D项是不符合原意的。

C项“线粒体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叶绿体与绿色植物的关系一样”符合原意,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虚词的语境搭配。

句中关联词所连接的两部分为假设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中提到“在学习任何一种艺术时,必要的步骤是什么呢?——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够适当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另一方面熟悉那门艺术的实践。”因此,B项说“掌握一门艺术理论知识还不是必要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各选项在文中均有提及。故正确答案为B。

5.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章前半部分提到学习艺术的两个必要步骤——”理论+实践“是”技“,而后半部分讨论的”艺术在心中的地位“是”道“。题干中提到的驾驭一门艺术的中心问题,固然是”道“的问题。最后一段对现在人们不重视爱的艺术,因而无法学习这一艺术的论述可以为证。B、C、D项均不是作者认为的中心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A。

5.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文中第一段就明确表述了”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艺术”这一观点,最后一段表达的恰恰是提出“人们忽略了对于爱的学习”这一观点,因而D项说“爱是不学而成的”最不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D。

5.5.答案:

解析:

本题为标题选择题。文章开头说“明确爱是一种艺术”,结尾又说“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首尾呼应,整篇文章都在讨论爱的艺术。其余选项均太过泛化,没有具体到“爱的艺术”。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阅读: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32)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32)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231)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学运算(231)
  •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231)
  • 推荐课程 必胜技巧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