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94)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94)

热门标签: 文章阅读
2020-03-17 11:50:52 字号: | |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通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a],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发展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1.1.

第2段[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论证分析

B.批判继承

C.舍弃

D.弘扬

1.2.

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符合现代的科学观

B.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证明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科学

D.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不能用来证明其他现象

1.3.

对于“普通和谐”的“普通”的现代解释应该是( )。

A.时空两无限

B.平凡的

C.正常的,非畸形

D.通常,一般

1.4.

作者认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是( )。

A.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B.现代社会的矛盾已经不同于“内圣外王”时期的社会矛盾

C.只有依靠强大的外部强制力才能解决问题

D.“内圣外王”是封建思想的残余,我们应当对其批判

1.5.

文章最后一段中“发展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的是( )。

A.“内圣外王之道”

B.对传统文化观点扬弃

C.时刻以科学的观点武装头脑

D.将传统文化观点加以分析形成体系

1.6.

作者使用唐朝的例子是为了( )。

A.说明传统观念“有容乃大”对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B.说明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观点

C.说明历史上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D.说明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7.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

B.今天提倡“普通和谐”观念,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

C.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

D.加以分析地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是有益的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  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生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阿尔卑斯山上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2.1.

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我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排成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2.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2.3.

第3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2.4.

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手持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的影响

2.5.

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生活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空格处的上文提到,古代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但这不是要敌视或摈弃,接着用”恰恰相反“引出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与摈弃相反的,并且能看到其不足之处,因此B项“批判继承”最为恰当。A项不切合语意;C、D项态度片面。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将该句定位材料,其上文为“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其后材料举例说明了这一观点,而该句也是为这一观点服务,因此A、B、C项正确;D项错误,无法从材料推出。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今人也倡导“普通和谐”,因此他们的根本属性都是“和谐”,根据下文,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可见“普通”的含义是时空两无限。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根据“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所以“一词可知,其原因在上文——“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B项错误,材料未将古今社会矛盾作对比,更没有将其作为不宜再唱高调的原因;C、D项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发展这一点还不够”,要理解“这一点”所指的内容,需要在其上文找答案。其上一句“这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就没有......”说的是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因此B项正确。A、C、D项均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首先提出“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接着举出唐朝的例子以阐释该观点,D项是对此观点的同义替换。A项表述不够准确,材料侧重的是“吸纳百川”的行为,而非“有容乃大”的特性;B项不合文意;C项表述宽泛,没有切中重点”吸纳百川“。故正确答案为D。

1.7.答案:

解析:

本题为态度理解题。

A项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文章要求我们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说继承或屏弃;B项正确,由“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可推知;C、D项正确,可由第一段推出。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解析:

此题为词句理解题。

从第一段可以看出,A、B、C答案正确。D项的“鲜明的时代性“、”古代的则不能“无中生有,材料并未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第二段“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声,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美感被破坏殆尽”是击鼓声和管乐声演奏不当的结果,施特劳斯是因为这个结果而“逃之夭夭”的,而不是因为造成结果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第三段首句说人们很忙,接着以旅行为喻,说明这种忙碌的结果——使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的眼里空无所有。可见前段为铺垫,后段的结果为重点,D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于这种结果的建议和引申,B、C项没有抓住重点“美丽的世界”。

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句中条件关联词“无论......仍......“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本句强调的是”仍“后面的因素——“文学的不争气”。B项文人的哲学素养渐低只是“文学不争气”的表现之一,A、D项强调的都是客观因素,只有C项强调的是文学自身的因素。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四段最后一句可推知D项与原文一致。A项“简单化”并不等于材料中的“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并不相符;B项“只要......就......"将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作为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充分条件,忽略了”生活积累“等条件;C项断章取义,文学美感的问题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很多客观原因,不能把职责只推给文学青年。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阅读: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94)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语句表达(694)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694)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691)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692)
  •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