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755)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755)

热门标签: 文章阅读
2020-06-08 10:41:58 字号: | |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惟收视率是瞻”,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惟数字是瞻”。

1.1.

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B.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C.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D.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1.2.

关于收视率,下列哪项与本文不符?(  )

A.收视率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

B.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

C.收视率调查的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积累

D.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

1.3.

填入文中第2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欲加之罪

B.以偏概全

C.欲盖弥彰

D.推波助澜

1.4.

根据本文,合理而科学地使用收视率关键在于(  )。

A.行业专家和机构要深入研究

B.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监控

C.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

D.收视率调查机构要公正可信

1.5.

第3段旨在说明(  )。

A.简单的数字无法准确量化评估文化产品质量

B.要警惕数字效应对文化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C.收视率与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等本质相同

D.目前收视率造假的最大驱动力就是商业利益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2.1.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2.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2.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2.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2.5.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解析:

本题同样考察文段的表面主旨。

本段论述所围绕的核心即是我国收视率调查需要公开、透明和公正,无论是C项的借鉴经验、D项的加强监控还是A项的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都是为了实现所要论述的核心需求。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一句就点名“收视率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因此A正确。

文章中点明“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因此B也符合。

文章中也提到收视率调查还属于不成熟的状态,还需要多方参与和摸索,所以C也符合。

由文章第二段首句可知,作者认为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本身更重要,而不是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所以D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这里考察的是成语辨析。

文段中显示,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部,而成语

“欲加之罪”可以引申为对某人或事物的故意攻击。文段中前面说“收视率都只是......一个参考......”然后进而说“对其的攻击......”可以看出作者持否定态度,而且前后对应起来看,传递的意思都是指不愁没有攻击,而是看人们如何理解,故正确答案应当选A。

以偏概全,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这里并不是最为准确的答案。

欲盖弥彰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与文段语境不符;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含贬义,也不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文章中的细节。由文章第二段尾句“……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可知,C项是其同意转换,故C正确。

文章中只是提到目前对于收视率缺乏研究,重心并不在此,A以偏概全。B中“行业监管”也只是第一段的部分体现,同样以偏概全。D调查机构的内容也同样不是重点,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隐含主旨。

最后一段分三部分,第一句说明收视率等数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第二、三句说明数字效应的不足与危害,第四句推导出应该警惕数字效应的危害,属于结论句。故能准确表现本段主旨的是第四句的内容,也就是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是作者对成语“韦编三绝”所做的解释,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且出现在提出“韦”字解释错误后下文的解释中,故不能构成依据。其他选项的内容均可在第二段中找到,第二段主要在为“韦”字的错误解释找依据,所以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全文着力论证了《辞海》将”韦编三绝“中的”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最后一句“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这一事实也侧面论证作者观点,C选项“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能错误“不符合文章意思,作者对其解释是错误的观点很肯定。

B项理解错误,该句主要是为了论证“韦”字解释的错误,而非指出“韦编三绝”中“韦”的特殊性。

D项错在>“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是《辞海》的解释,并没有其他史书的记载。

2.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对照原文“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可见D选项的说法正好与原文中的说法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以从“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推断出来:“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B项正确,除了陈梦家《汉简缀述》,还有荀勖《穆天子传》,《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和《考工记》。C项从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可以得出为正确的。

2.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汉人后边用括号注明是“司马迁”,可见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汉人应当解释为汉代人,所以B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能从原文推断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二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进行解释。作者的观点即为作者的意图,C项正确。

A项中作者只是怀疑“韦”字的解释,从未怀疑”韦编三绝“的真实性;B项太过片面,“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只是论据而非文章的目的,故排除。D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它只是为了侧面论证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阅读: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755)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语句表达(755)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55)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752)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753)
  • 地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