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区网站:
考试类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62)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62)

热门标签: 阅读理解
2020-06-16 09:41:28 字号: | |
1.

针对宪法,人们有多种认识。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所谓宪法,意思是指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朱福惠先生认为:“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B.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C.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D.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2.

A.发现和研究问题不如解决问题重要

B.解决问题是问题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C.解决问题是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归宿

D.解决问题先要找到突破点和立论点

3.

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中国传统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强调行为规则的内化过程,不重视外在强制约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此(  )。

A.儒家制度具有现代性

B.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C.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以自我制度规则的理解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则

D.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个体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4.

过去 20 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 40% 左右波动,2003~2004 年度占到 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 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 20% 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 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 2005~2006 年度剧减了 2800 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5.

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字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持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结果。自大约250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加,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9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10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暖和的10年之一。全球气温纪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

A.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纪录

C.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纪录有出入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引用三句话来阐述人们对宪法的认识,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是“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这三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对宪法做出了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虽然提及了“国家机关与公民”,但强调的是宪法在两者之间所起到的作用,即内容,体现不出“阶级本质”,故排除B;材料侧重阐述宪法的内容,别没有涉及到“综合的角度”,比如作用、目的等,也可排除C;如果要说明宪法的“法律特征”,用该拿宪法与其他法律作比较从而得出宪法的特点,题干没有说到其他法律,故不选D。

2.答案:

解析:

文段的结构是总分式,层次很清晰,第一句是总论点——“问题的价值在于去解决”;接着是三个分论点——“发现问题是前提”“研究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标”。A项是否定句式,这种句式一般不选作主旨句,因为不够直接,比较一下B项的正面肯定式表述,就很容易排除了;C项是最后一个分论点,D项是最后一个分论点的分论点,都不选。所以选B。

3.答案:

解析:

题目考查对材料语句的理解。根据题干意思可知,中国传统儒家制度安排对个体不做外在的强制约束,而是强调个体行为的“内化”,说明个体可以基于自己内心对制度规则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C选项能够完整表达此意思。

A选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B、D选项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提出由于美国对玉米乙醇的补贴增大,导致玉米流向工业部门,造成粮食供求紧张,所以本材料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玉米乙醇提炼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的供求关系,提炼主体词就是“乙醇提炼”(生物能源业)和“粮食供求”,因此C项正确。其实,材料最后一句“难怪”提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陈述美国生物能源业发展对全球粮食供求的影响。

B项是材料的背景部分,不是重点;A项只体现了粮食供应紧张,未说明关键原因;D项干扰性比较强,引申过度,因为材料知识引申到影响关系,没说不合时宜,比如对美国来说或许就是好的事情。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解析: A项无中生有;B项都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数据对比可推出;C项“自大约250年前……”一句可以推出;D项通过相应的数据对比可得。

相关阅读: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62)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759)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字推理(760)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数学运算(760)
  •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判断(761)
  • 地方公务员考试